重慶江北區(qū)科級干部進修班赴巫山縣下莊村開展沉浸式研學
4月7日至9日,重慶江北區(qū)2025年科級干部進修班50余名學員走進巫山縣竹賢鄉(xiāng)下莊村,開展“重走古道悟初心·汲取力量再出發(fā)”主題研學活動。
4月7日至9日,重慶江北區(qū)2025年科級干部進修班50余名學員走進巫山縣竹賢鄉(xiāng)下莊村,開展“重走古道悟初心·汲取力量再出發(fā)”主題研學活動。
下莊村四周被千米絕壁合圍,修路前僅有一條沿懸崖開鑿的“之”字形古道與外界相連,70度陡坡、寬不足1.2米,部分路段需抓握藤蔓、腳踩凹坑通行,單程出山需耗時4至6小時。學員們從谷底出發(fā),沿著修路前的“下莊古道”徒步攀登,在絕壁上追溯村民昔日“出山如登天”的艱難?!斑@條路是老輩人用背簍和草鞋磨出來的,也是下莊人‘窮則思變’的起點?!痹诠诺乐型镜摹靶_巖”,學員們圍坐聆聽村史講解員的講述。
向絕壁要出路。面對“隔山看得見,走路要一天”的困境,時任村支書毛相林率領108名村民立下“砸鍋賣鐵也要修路”的誓言,用3個月時間徒步勘探路線,在古道旁的絕壁上畫出“之”字天路藍圖,用僅有的鋼釬、鐵錘、炸藥修通了出山路。路通后,下莊人逐漸發(fā)展柑橘產業(yè)、打造“天路下莊”景區(qū)、吸引青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實現(xiàn)從“走出去”到“富起來”、從“窮天坑”到“幸福村”的蝶變。
在“下莊古道”終點、如今的“天路”起點,巫山縣委黨校正高級講師孔云峰以《絕壁鑿出通天路—時代楷模毛相林與下莊精神》為題,展開現(xiàn)場教學,對比古道與公路的變遷,解析下莊人“破局”的三重邏輯。在村文化廣場,村民彭任松以《下莊的日子越來越甜》為題,分享自己的“出山”記憶。學員們聆聽黨校專家黨課與村民親歷講述,在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織中感悟“不等不靠、戰(zhàn)天斗地”的下莊精神。
據(jù)悉,此次研學是江北區(qū)委黨校干部黨性錘煉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進修班將持續(xù)感悟“下莊精神”,推動學員把研學成果轉化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實際行動。(何適)
?
編輯:穆皓
?
聲明:新華財經(jīng)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fā)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