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信用 > 正文

“1+3”新引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fā)展新動能

中宏網|2025年04月14日
閱讀量:

社會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為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3月31日正式頒布《關于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4月3日,中宏網《信用會客廳》欄目組織專家圍繞“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筑牢市場經濟制度根基”主題召開專題政策解讀研討會,會議取得圓滿成功。首都師范大學信用立法中心研究員、北京信用學會副秘書長兼生態(tài)信用專委會主任薛方應邀出席研討會并作了主題發(fā)言。他指出,《意見》系統性提出了“1+3”二級火箭式的發(fā)展新引擎,即:一個獎懲核心機制引擎,外掛數據、治理、服務三個動力引擎,超越了既往的“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模式。

以下是薛方的發(fā)言。

一、新時代新起點

《意見》正式發(fā)布,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fā)展迎來了新的起點。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正年輕。這個新起點有兩個突出的標志。其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明確了社會信用是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其二,2025年是個特殊年份,從時點來看,“十四五”規(guī)劃迎來收官,“十五五”規(guī)劃謀篇布局。從歷程來看,如果從1999年中國首次提出“社會信用體系”概念算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探索實踐已經走過了26年的歷程,可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正年輕,迎來了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起點。

二、新目標新定位

《意見》強調了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戰(zhàn)略目標:構建覆蓋各類主體、制度規(guī)則統一、共建共享共用的社會信用體系。

提出了實施路徑:即“6個堅持”,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深度融合。

明確了功能定位: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維護公平有序競爭市場秩序、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撐。值得注意的是,《意見》首次明確將社會信用的功能作用從信用監(jiān)管提升到“治理機制”的新定位,發(fā)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工程的作用,也與其“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的定位相匹配。

三、新引擎新藍圖

《意見》對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fā)展的驅動機制作了系統謀劃、統籌設計,提出了“1+3”二級火箭式的新引擎,即:一個核心機制引擎,外掛數據、治理、服務三個動力引擎,超越了既往的“政府+市場”雙輪驅動模式。重塑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格局,擘畫了未來新藍圖。

1.獎懲機制——健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核心機制。《意見》對守信行為的激勵,鼓勵基于大數據手段為守信主體全方位、精準提供市場化、社會化激勵、價值化挖信、便利化融資系列措施;對信用主體減損權利或增加義務的措施,重申依法依規(guī)開展失信懲戒范圍和力度。對失信懲戒方面,強調統一規(guī)范,做到“三個統一”。統一公示窗口,明確“信用中國”網站集中公示各類公共信用信息,解決多頭公示帶來的信用修復難題。統一受理渠道,讓企業(yè)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實現信用修復集成辦、高效辦。統一修復規(guī)則,在提高信用監(jiān)管精準性的同時,最大程度減輕經營主體負擔。

針對目前實數融合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出現的新領域新業(yè)態(tài)新模式的監(jiān)管挑戰(zhàn),《意見》提出,“房地產市場、互聯網、人力資源市場、能源中長期合同等新領域納入嚴重失信名單管理”,對職業(yè)閉店人等“惡意逃廢債經營主體依法依規(guī)納入相關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加強對網絡主播、自媒體、網絡信息內容多渠道分發(fā)服務機構(MCN機構)等信用監(jiān)管”,將有效壓縮失信行為的生存空間。

2.數據引擎——夯實社會信用體系數據基礎

數字時代,社會主體間的信任關系逐步由物理世界拓展至數字世界,數據成為社會信用建設新的驅動機制。社會信用管理是最早的數字經濟和經濟數字化融合發(fā)展領域之一?!兑庖姟纷⒅貜娀鐣庞媒ㄔO的數字基礎設施,將社會信用信息的記錄、歸集共享、公示、開放流通、信息安全等全流程納入到信用管理范疇,順應了數字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意見》對征信中的傳統財務數據之外的替代數據應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要求“推動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行業(yè)信用信息系統深度聯通”“提升商業(yè)合同信息、產業(yè)鏈信息、交易信息等共享水平”;針對公共信用信息開放流通中的動力不足問題,《意見》提出“制定公共信用信息授權運營管理辦法”;針對信用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尤其是制約民營中小微企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融資難融資貴難題,《意見》拿出組合拳,“建立企業(yè)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探索發(fā)展聚焦細分領域的企業(yè)征信機構”“完善以信用信息為基礎的企業(yè)融資增信制度,有效提升中小微企業(yè)信用貸款比重”;特別是,針對社會信用建設推進中“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兩大堵點卡點問題,《意見》強調“強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功能”,以及“堅持以共享為原則、不共享為例外”的剛性規(guī)制原則。

3.治理引擎——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監(jiān)管和治理機制

監(jiān)管和治理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需求側的重要目標。信用監(jiān)管是中國特色的社會治理探索實踐的制度創(chuàng)新,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重要“牽引力”?!兑庖姟肥状螌⑸鐣庞枚ㄎ粡谋O(jiān)管機制提升為治理機制。以信用風險為導向優(yōu)化配置監(jiān)管資源,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關鍵舉措。

首先,《意見》彰顯了社會信用體系以人民為中心的建設理念。圍繞政府部門、經營主體、社會組織、自然人和司法機構等五類主體。倡導人人講信用,信用為人人,更強調“政府誠信是第一誠信”的價值理念和示范作用。構建涵蓋所有主體的社會信用建設格局,切實提升各類主體對社會信用建設的參與感、責任感和獲得感。

其次,社會信用制度已經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種公共產品。制度化、規(guī)范化、法治化是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原則和方向?!兑庖姟吩趦?yōu)化和深化分級分類監(jiān)管、信用承諾制、信用報告應用的工作基礎上,加強對政府簽訂、指導簽訂合同等履約信用監(jiān)管,依法依規(guī)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記錄,推動信用賦能基層治理,補齊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短板,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法律法規(guī)制度。

最后,重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發(fā)展格局。目前,法治監(jiān)管、信用監(jiān)管、智慧監(jiān)管“三個監(jiān)管”是建設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以“信用代證”改革為例,以專項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guī)記錄的證明,在行政審批、招標投標、企業(yè)融資等領域實現“一份報告替代一摞證明”和“一網通辦”,大大提升了企業(yè)辦事效率。發(fā)揮社會信用的“自愿、自律、自修復”等機制設計,行政性、市場性、行業(yè)性和社會性等約束手段及組合形成的獨特韌性治理功能,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必將重塑“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共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發(fā)展格局。

4.服務引擎——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市場化社會化水平

高質量信用服務供給是高質量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關鍵支撐?!兑庖姟穼π庞梅债a品、信用機構、目標客群和信用市場作了全面布局。例如,信用產品創(chuàng)新方面,《意見》提出了信用評價、信用評級、信用評分、信用報告、信用核查、信用管理、信用咨詢以及ESG評價等業(yè)務模式;開拓自然人征信方面,《意見》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和部門可以開展自然人信用評價?!薄皟?yōu)化個人征信市場布局,增加個人征信產品和服務供給?!边@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投資于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要求我們推動更多信用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目前,我國有弱勢群體2.3億、Z世代2.6億和新市民群體3億,難以被社會信用體系全覆蓋。確保每個信用主體不因“信用鴻溝”在我國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的道路上掉隊,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底線要求。

《意見》提出了大力培育信用服務市場,推進信用融資和信用交易,加強平臺經濟領域信用建設,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等重點任務。一方面,通過發(fā)展信用融資、信用消費、信用銷售等信用經濟,助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振國內消費、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另一方面,匯聚政府、市場和社會共建共享共用合力,提升高質量信用服務供給,提出探索發(fā)展聚焦細分領域的企業(yè)征信機構與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信用服務機構的差異化政策。

四、四個展望

《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經站在嶄新的歷史起點?!?+3”新引擎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新動能。

展望未來,建議加大信用供給側增量改革的力度,從四個方面發(fā)力,實現信用存量政策和增量改革疊加效應。

1.推進普惠信用,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基礎。

2.創(chuàng)新數字信用,匯聚數字時代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3.打造生態(tài)信用,培育發(fā)展綠色新質生產力。

4.重塑國家信用,在推進“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以及應對美加征關稅等外部風險挑戰(zhàn)中,構筑中國特色的信用知識體系、話語體系和國家信用軟實力。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